banner

    什么是胆脂瘤型中耳炎?

    更新时间:2020-09-10 10:40:48

      最近病房新来了一个腼腆的小姑娘,6年前的一天,小姑娘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耳闷,伴听力下降,时长耳鸣,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在当地医院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欠佳。近2月来出现术耳流血性腥臭味的分泌物,不仅严重干扰了学习,甚至对她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小女孩变得更加沉默。焦急的父母带小姑娘来到杭州天目山医院 耳鼻喉科就诊,经过详细的专科检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

      在谈瘤色变、谈癌色变的今天,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啊?瘤子?良性还是恶性?”其实,胆脂瘤虽然名字带有“瘤”,却不是真的肿瘤,而是脱落堆积的上皮团块。可是,虽然它不是“瘤”,却像瘤子一样会破坏周围骨质,并向四周不断膨胀、扩大,甚至出现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要格外重视。

      那么,何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按以前传统分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目前新的观点认为中耳胆脂瘤是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列的一种疾病,又可称为“胆脂瘤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可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常常继发于胆脂瘤的细菌感染。颞骨内的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者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胆脂瘤本质并不是肿瘤,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胆脂瘤可具有部分肿瘤组织的病理特性,随着脱落上皮的堆积,越聚越大,不断向中耳四周骨壁呈膨胀性生长,可能破坏中耳乳突骨质,破坏中耳腔内的传音结构(听骨链、鼓膜等)及内耳,甚至侵犯破坏乙状窦和脑板骨质,造成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耳朵里会长胆脂瘤?

      原因很多,原发性胆脂瘤最多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的异常。咽鼓管(旧称耳咽管)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是一条帮助耳朵呼吸的重要通道,一旦咽鼓管堵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渗出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病情继续进展,会出现鼓膜粘连或者形成胆脂瘤。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使得中耳腔内小的呼吸通道堵塞,会形成胆脂瘤。此外,鼓膜穿孔、长期反复耳流脓的患者,鼓膜表面的上皮层向中耳腔内生长,会导致继发性胆脂瘤形成。个别少见的原因,比如外伤导致鼓膜碎片或皮肤进入中耳腔,也可能形成胆脂瘤。

      胆脂瘤型中耳炎必须手术吗?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是耳流脓、耳内疼痛、耳部有闷塞感及听力下降。听力下降是因鼓膜穿孔和听骨链腐蚀损坏所致,但有时听力下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由于中耳胆脂瘤破坏性大,当其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并腐蚀周围骨质并向邻近组织扩散,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确诊后应尽早治疗,而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手术彻底去除病灶。中耳胆脂瘤切除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医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会尽可能保留重要结构。如果听骨链被破坏,有时还需用人工听骨替代,进行听力重建。

      我们的主人公小姑娘同学,经过手术治疗,清除了胆脂瘤病灶,修复了鼓膜,目前处于观察随访阶段。看到她渐渐愿意和其他人沟通了,父母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杭州天目山医院 耳鼻喉科吕印菊主任(原上海武警医院副主任医师)提醒您:中耳胆脂瘤“小”病大危害!应早期发现,正规就医,明确诊断,手术治疗,科学处理。

    QA网友关注热点回答
    医生风采
    • <
    • >
    • 初秋
    • 初秋
    • 耳鼻喉科门诊主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学会委员...
    • 潘敏俐
    • 潘敏俐
    •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
    • 洪飞龙
    • 洪飞龙
    • 杭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学术委员会委员...
    • 张靖
    • 张靖
    •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专家,...
    • 冯佳鹏
    • 冯佳鹏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预约挂号电话咨询
    热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