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嘴歪眼斜、听力下降?警惕胆脂瘤型中耳炎

    更新时间:2021-05-18 15:54:46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胆脂瘤中耳炎属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型,有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胆脂瘤性中耳炎属于第三型,也是中耳炎中最为严重,且易造成并发症的一型。

      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向上,向内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一经诊断是胆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须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

      二、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

      胆脂瘤型中耳炎产生的原因有什么呢?关于本病的成因比较公认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内陷袋学说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遗留的黏膜水胂、肉芽、粘连等病变,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导致中耳膨胀不全。受上鼓室长期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向内凹陷,局部逐渐形成内陷囊袋,内陷囊袋不断加深,囊内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现堆积,排出受阻,囊袋不断膨胀大,周围骨质遭到破坏,终于形成胆脂瘤。

      2、上皮移行学说

      鼓膜大穿孔或后方边缘性穿孔,鼓沟骨质裸露,外耳道皮肤越过骨面向鼓室内生长,深达上鼓室或鼓窦区,其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质堆积于该处而不能自洁,逐渐堆积,聚集成团,形成胆脂瘤。

      3、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坏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胆脂瘤。

      4、化生理论

      鳞状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鳞状上皮所取代,但脱落的角化物质一般不堆积。如化生的角化性鳞状上皮伸入鼓窦或鼓室,脱落的焦化物质发生堆积,可形成胆脂瘤。

      三、

      胆脂瘤型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1、可无症状。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3、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的唯一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上鼓室内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听骨间的传声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甚严重。病变累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严重者可为全聋。

      4耳鸣。多因耳蜗受累之故。

    QA网友关注热点回答
    医生风采
    • <
    • >
    • 初秋
    • 初秋
    • 耳鼻喉科门诊主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学会委员...
    • 潘敏俐
    • 潘敏俐
    •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
    • 洪飞龙
    • 洪飞龙
    • 杭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学术委员会委员...
    • 张靖
    • 张靖
    •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专家,...
    • 冯佳鹏
    • 冯佳鹏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预约挂号电话咨询
    热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