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耳鸣中医辨证论治

    更新时间:2025-10-13 10:56:16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被耳鸣困扰的经历,耳内或颅内莫名出现嗡嗡、嘶鸣等异常声响,却找不到外部声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对耳鸣和脑鸣容易混淆,其实二者症状、成因及治疗方向都不同。准确区分并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十分关键,而耳鸣中医辨证论治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思路,在这方面,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耳鸣的症状表现多样,患者耳内或颅内会莫名出现各种异常声响,位置相对固定,多在单侧或双侧耳朵内,声音类型有持续性也有间歇性。其病因较为复杂,耳部疾病如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糖尿病,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都可能引发耳鸣。

      从中医角度来看,耳鸣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肝胆火盛型。这类患者往往情绪急躁易怒,耳鸣声如风雷,轰鸣作响,还可能伴有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头痛眩晕等症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就会导致耳鸣。治疗上以清肝泻火、开窍聪耳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其次是痰火郁结型。患者会感觉耳鸣声如蝉鸣,时轻时重,还伴有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口苦咽干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郁而化火,痰火上蒙清窍所致。治疗宜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方用温胆汤加减。

      再者是肾精亏损型。此类患者耳鸣声细小,如蝉鸣持续不止,夜间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耳,就会出现耳鸣。治疗以补肾填精、滋阴潜阳为主,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

      最后是气血不足型。患者耳鸣声低微,劳累后加重,还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这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耳窍所致。治疗宜益气养血、聪耳通窍,方用归脾汤加减。

      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提醒,耳鸣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若出现耳鸣症状,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科学的治疗与自我调理,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耳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耳朵重新恢复宁静。

    医生风采
    • <
    • >
    • 初秋
    • 初秋
    • 耳鼻喉科门诊主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学会委员...
    • 洪飞龙
    • 洪飞龙
    • 杭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学术委员会委员...
    • 张靖
    • 张靖
    •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专家,...
    • 冯佳鹏
    • 冯佳鹏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预约挂号电话咨询
    热点咨询